青島旅游業為什么下滑

97人瀏覽 2025-08-14 12:44:17

6個回答

  • 無色無味李公子
    無色無味李公子
    最佳回答
    正如他人所言,夏季確實是旅游旺季,造成人多、收費高、服務態度不好。但是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于青島旅游市場的整體意識不行,由于青島的嶗山景點和城市海景都散亂而不連貫,難以像泰山、武夷山、張家界等景區一樣做成封閉的大型森林公園,所以實際上你們來青島旅游是在逛一座敞開的城市,既不用交門票,也不用為在這種城市制造的人流哦和垃圾負責,甚至很多旅游團來了也不住酒店而直接住在大巴上,大巴又直接為這座城市的舊城區街道添堵。這座城市的居民從心理上并不歡迎外地客人的來訪。剛才說的是大眾居民的心理,下面說說居民的素質問題。首先山東人總體的素質是高于南方地區的,從城市治安上可以看出來,也就是說雖然喝酒撒野吵鬧罵街的事很多,但是搶錢殺人放火這類事還是很少,客觀的說青島這里受教育的程度要整體高一些,熱心人好心人還是多。雖然像你一樣來青島的很多游客受了氣,但是來青島的被拐賣被下藥被黑宰的還是很少很少,頂多別人對你態度不好唄,總比別人對你態度很好但是給你下黑手要好吧。當然青島人現在的構成很復雜,本地人、東北人、周邊縣份的、周邊地市的都有,一座移民城市,而作為服務行業的人還是以周邊縣份和地市的人為主,素質本身不高,本地人又不屑于做服務行業,很多酒店飯店又只是在夏天拼湊起來賺錢的,流動人口三個兩個招起來就當服務員,所以服務態度不好很正常的。你來青島玩想必自己心里也清楚,和去國內其他地方想必來青島其實沒花幾個錢,國人素質不高,也沒必要生氣。提高自身素質,以后旅游時提前選擇合理的旅游時間以及住宿和吃飯地點,這才是重點。
  • 楊帥彬
    楊帥彬
    青島旅游業下滑的原因有多方面:1. COVID-19疫情的影響:2020年起,全球范圍內爆發的COVID-19疫情對旅游業產生了巨大沖擊,青島也未能幸免。疫情爆發后,旅游業受到限制和管控,旅游景區關閉、旅行限制、人員流動減少等導致游客數量大幅減少。2. 國內外旅游需求減少:受疫情影響,人們對旅游的需求明顯減少。國內游客因擔心疫情傳播,取消或推遲了原本計劃的旅行;國外游客由于國際航班限制和旅行限制,無法到達青島旅游。3. 旅游業發展阻力:過去幾年,青島旅游業發展相對緩慢,缺乏新的旅游產品和吸引力。相比一些新興旅游目的地,青島的競爭力不足,難以吸引更多游客。4. 氣候和季節限制:青島的旅游業受到季節性限制,夏季是游客最多的時候,而冬季和寒冷的天氣則導致游客數量減少。5. 旅游資源開發不足:雖然青島有許多自然和人文景觀,但一些景區缺乏有效的開發和管理。景區的設施、服務質量和宣傳推廣等方面存在不足,難以吸引更多游客。6. 旅游業投資不足:旅游業發展需要大量的投資來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由于一些原因,青島的旅游業投資相對不足,導致旅游設施和服務水平的提升有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青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青島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加強旅游景區的開發和管理,改善設施和服務水平;- 增加旅游業投資,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 推動旅游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多元化的旅游產品;- 加強與其他城市和地區的旅游合作,開展聯合推廣和交流活動;- 加強旅游業人員的培訓和專業素質提升,提升服務能力和質量。通過以上措施的綜合實施,青島的旅游業有望逐漸恢復并實現持續發展。
  • 如沐春風
    如沐春風
    一是青島的自然景觀優勢。青島這個城市很特殊,是一座三面環海,山海城有機融為一體的海濱城市,青島可觀賞的海岸線特別少,而青島彎彎曲曲,起起伏太千姿百態轉頭就是風景的海岸線,造就了島城獨有的百看不厭的自然景觀,懸崖峭壁、沙灘礁石,藍天白云,構成了青島特別的美麗的風景。青島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推崇的是嶗山,嶗山不僅是道教文化的勝地,大片裸露的別致懸石,形成嶗山在眾多名山大川中的自然魅力。二是青島的生態環境優勢。青島空氣濕潤,溫度舒適,是青島的一大生態特點,由于青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環境形成了島城是一個特別適宜居住,特別適宜生活的城市,因此青島獲得一系列美好的頭銜和獎項,正如康有為先生對青島的描述,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綠樹紅瓦,可舟可車。特別講究的上海人都認為青島是一個不花錢就可以享受的城市,這是從生態環境來看青島的旅游度假價值。三是青島的歷史文化特色。青島雖然建置不長,才一百多年,但是青島轄區歷史卻是非常悠久的,青島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不少的,尤其是青島主城區獨特的歷史沿革。很多組合的歷史沿革使島城這座城市形成了獨特的歷史和建筑、人文。比如從一個小漁村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海濱城市歷史文化風貌,比如依山就勢,蜿蜒起伏的市政道路,比如很多國家,很多風格的花園洋房,比如全國很多外地的人集聚到青島后來又落戶島城,而逐漸形成了一個個特色的里院建筑,比如島城曾經居住生活過很多歷史文化名人等等。有人說青島是一座缺少文化的城市,馮顯泉認為不應該這么簡單斷言,雖然青島建置時間不長,但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充分說明這座城市是一座獨特歷史價值獨特文化的城市,簡單斷言青島沒有文化是不對的。第四,青島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框架。如果說前三個問題從自然的歷史人文的來看青島,從現代化、國際化城市來看。建國以來,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城市化日新月異,特別是2008年青島國際奧帆賽的成功舉辦大大提升了青島的國際國內知名度,而經過幾次城市規劃的大刀闊斧的調整,大青島已經成為青島這座城市最亮麗的名片,市委、市政府關于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和“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拉開城市空間發展大框架”格外振奮人心,現在的黃島區是山東半島國家級園區數量最多,功能最全,政策最集中的區域,要在西海岸再造一個青島港,再造一下青島經濟總量,再造一個青島主城區的三個再造的宏偉目標,預示著青島西海岸將迎來最大的發展。五是從地產這個行業角度來看旅游度假產品,因在從事地產行業20多年,馮顯泉表示,很多人都知道今典集團是中國地產行業著名的一線品牌,其創造的紅樹林城市旅游度假地這個開發經營模式,在中國地產界獨樹一幟,既順應了國人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而對旅游度假休閑不斷升級的需求,深層次的需求。又豐富了青島這座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名氣的旅游度假城市的建筑和人文資源。
  • 微笑的永遠站
    微笑的永遠站
    一、青島旅游業的發展現狀(一)青島旅游業的發展追溯青島有史可查的旅游活動可追溯到古代的帝王巡游。春秋時期,齊桓公、齊景公都曾坐船巡視游瑯琊,齊景公還坐船游膠州少海。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先后五次大規模巡游,其中三次來到現青島地域的瑯琊臺。漢武帝也曾多次來到瑯琊、東萊山以及不其城等地。吏宦游、買賣商游、文人漫游和宗教云游一度也成為青島地區古代旅游的特色。1906年,大批由德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派出的醫務人員對青島海濱環境、衛生和游泳條件進行了考察,一致認為青島是中國沿海乃至亞洲最優秀的游泳和療養地,旅游者更是從亞洲和世界各地慕名而至。清末民初,隨著大規模城市建設,城市景觀和旅游業相關條件形成,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活動的快速發展,零星的旅游活動逐漸催生出旅游業這一行業,旅游業由此發端。清末民初,青島在旅游業中實施了必要的開發,對城市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建造海水浴場,打造消夏避暑的度假風格,建造旅館等旅游服務設施,完備旅游交通運營體系。直至1930年青島有了自己的旅行社,隨后幾年,青島中國旅行社的經營范圍開始擴張,既辦客運,又辦貨運;既辦招待所、旅館、飯店,又代辦火車上的餐飲;既組織國內旅游,又組織國外觀光;既代辦出國手續,又發行旅行支票,并牢牢抓住大型會議的機會開展業務。青島,作為海濱旅游度假避暑療養勝地,聞名遐邇,名躁海內外,提起海濱旅游度假,已是非青島莫屬。(二)青島旅游的發展現狀青島旅游資源豐富,而作為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青島的旅游業不僅是青島經濟的支柱產業,而且青島的旅游服務體系也內容全面、功能完善,但是青島缺乏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人文資源,對國際游客缺乏強烈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青島雖對國內游客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但因對國內旅游所產生的效益不夠重視,加之各項指標呈下降趨勢,使青島的國內旅游業出現了一種“隱性衰退”的現象。二、青島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一)大型項目的建設青島投巨資建設了相當多的大型旅游項目,如青島海底世界、寶龍樂園、方特夢幻王國等,海底世界創造了日進賬191萬元、投資回報率200%、兩年收回投資的神話。至此之后,動輒投資過億、過10億、過幾十億的旅游項目,在海岸一線和城市內部鱗次櫛比。青島銀海國際游艇俱樂部投資3億元、小珠山主題公園投資過10億元、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總投資12億元、排除奧帆中心因奧運而生的建設成本,為完善場館賽后利用功能而正在追加的投資,據說將達到幾十億。無可厚非,大項目的出現,一度為青島幾十年來一直秉承的“靠天吃飯”的本色旅游,接連投下波瀾“有”驚的問路石,近幾年的發展表明,除了從沒見過大海的內地游客,會為青島的秀色可餐驚艷,只要稍具一點旅游資歷、對青島整個城市狀貌身臨其境過的任何人,還是會對青島旅游提出這樣那樣的挑剔與質疑。與投資額度一路攀高極不相符的,是游客的“旅游幸福感”并沒有因為這種大投資而獲得持久的、生動的、刻骨銘心的高回報。很多游客這樣說,“棧橋一看、嶗山一轉、喝喝啤酒、吃吃海鮮,差不多就可以打道回府了,其他沒什么吸引我的。”(二)旅游紀念品面孔依舊、缺乏創新,市場混亂旅游紀念品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記憶,青島旅游紀念品缺乏是一個老生常談、長年不得解決的問題。但青島市面上依然不見做工精良、設計新穎、價格適中的高中端旅游紀念品,市場上出現更多的是千孔一面的同質化旅游商品,性價比高、特色化文創產品少之又少。(三)旅游季節性明顯,對外宣傳不足“從11月到次年5月,青島的旅游冬季太漫長了。”青島市信息中心研究員徐新明長嘆,顯然對這位長時間關注青島旅游領域的老人而言,這個“冬天”并不僅僅直指物理氣候。“冬冷夏熱,晚上冷白天熱,北邊冷南邊熱”,是對青島旅游季節落差大、引人入勝的娛樂休閑項目少、旅游資源偏安海岸一線分布不均等軟肋的直觀總結。(四)旅游從業者的素質及管理有待提高導游是旅游業的第一線接待員,整體素質的好壞、服務質量的高低,嚴重影響旅游企業的社會聲譽,也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形象。在青島乃至全國導游隊伍中,素質結構不盡合理,學歷層次偏低,這也使得青島旅游業在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旅游投訴過多等,青島市對專兼職導游管理方面的疏忽,造成了旅游市場的混亂,從而引起諸多問題。三、青島旅游業發展策略(一)加強旅游公共服務意識應加強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如交通運輸設施設備、公共景觀和環境建設、交通和景區旅游集散點的休憩設施等;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平臺,如加強旅游目的地道路與旅游設施標志系統、旅游客服中心及旅游資訊發布系統等;改善和加強旅游公益事業,加大旅游教育培訓工作,促進旅游就業、扶貧等。(二)樹立大局觀念,整體意識,突出重點,形成特色青島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應樹立全局觀念,做到各個方面協調統一,以已有的青島旅游資源優勢為基礎,在整體旅游資源開發與發展上,選擇其中最重要的資源或者旅游項目進行重點的開發與保護,不斷創新,結合秀麗的山海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風格迥異的多國建筑、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及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形成青島旅游獨一無二的特色,以吸引國內外游客。(三)提高從業者的服務意識及整體素質,以吸引回頭客青島可以通過提高旅游從業者的準入門檻,來提高旅游者的整體素質,以促進旅游業的整體發展,對旅游旺季的專兼職導游員等進行嚴格的管理,制定相關的法規制度,以此規范導游員的行為,定期對其進行旅游培訓或者舉行大型的旅游專家座談會等,以提高旅游從業者的服務意識及自身素質,盡量對游客做到服務盡善盡美,讓游客滿意,減少旅游過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進來吸引回青島的回頭客。(四)青島旅游的整體發展要重視夜經濟青島農大教授董雅娟曾說:“白天棧橋、嶗山逛一逛,晚上就窩在賓館里睡大覺,這一點不假,時間一長我就發現,吃了晚飯就不知道干什么了。”與強大的消費能力相比,青島的商務、娛樂休閑還缺乏完善的配套系統,青島可以借鑒國外的24小時店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在今后建設各種酒店、場館時,要盡量做到怎么能讓游客進門后無論是吃喝住行娛樂購物都不用出門,也可根據消費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檔位的娛樂消費項目。同時青島極地海洋世界三期工程—極地SEABAR酒吧街,也即將填補青島酒吧高端市場的空白,成為促進青島海文化、夜文化發展的新亮點。
  • 貓柒i
    貓柒i
    青島啤酒文化是青島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它對旅游業有以下促進作用:1.增加旅游吸引力:青島啤酒文化是青島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對吸引國內外游客有很大幫助。2.促進旅游消費:啤酒文化使得青島成為喜好啤酒的城市,在文化旅游的同時也會帶來消費需求。3.提升旅游質量:青島啤酒文化深入人心,讓游客了解并深刻感受到當地的歷史文化。4.促進城市形象的宣傳:青島啤酒文化本地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大力宣傳它,將有助于提升青島城市的整體形象,進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青島啤酒文化是青島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青島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 微笑的永遠站
    微笑的永遠站
    我們對比了改革開放以來,青島GDP與大連的差值,然后發現大連在2000年以前幾乎與青島是你追我趕,就好比現在武漢與成都的關系,而到了2000年以后,大連開始節節潰敗,尤其是到了2015年之后,大連GDP開始大幅落后青島GDP,這我們抓住兩個時間節點,一個是2000年,一個是2015年,對著兩個重要時間節點進行分析:2000年,大連GDP開始被青島超越 這是為什么,我們調查了一個數據,大連小學生數量在2000年,開始減少,也就是說,從這一年開始,大連的人口在慢慢流失,去了哪里?主要三個城市:上海、深圳、廣州 2000年,改革開放最鼎盛的時代,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城市群開始崛起,以廣州和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也在崛起,大量東北人開始走出家鄉,大連也不例外,根據目前深圳戶籍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12萬大連人在深圳落戶,如果只考慮常住人口,深圳目前有接近30萬大連人,廣州有25萬,上海有30萬,也就是說,光這三個城市,大連就流失了85萬人。 同樣,青島人口總量節節攀升,如今總人口已經達到929萬,足足比大連多了231萬人。 從2015年開始,到2016年,大連GDP出現負增長 2015年,是東北經濟的寒冬,東北三省,兩個省出現經濟負增長,沈陽、長春、大連、哈爾濱,東北的F4集體淪陷,城市競爭力和經濟環境下滑厲害。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投資不過山海關”,這是東北同胞心中的痛。 前幾天企業家潘石屹說過一句話:“東北無企業家”,其實不是說東北沒有企業家,更是東北沒有出現特別大的企業家,有巨大貢獻和巨大影響力的企業家。 總結 以上可以反應出,東北不是區域位置不行,也不是工業基礎差,而是營商環境繼續改善,那什么拯救你東北?又拿什么拯救你大連?我想,只有自身刮骨療毒,改善營商和投資環境,生態環境,控制房價,吸引人才,在未來還有希望崛起! 其實兩個城市差不多,從 歷史 地位、 歷史 遭遇、城市定位等等方面來看,大連和青島的差異并不大。 兩座城市在發展之中也一直處于齊頭并進,期間雖然互有趕超,但對于究竟誰強,誰若,顯然還達不到蓋棺定論的程度。 最相像的兩座城市 大連和青島非常的像,在近代史上有著同樣的遭遇,在近年發展中,也有著同樣的境遇,作為14個沿海開發城市中的一員,作為5個計劃單列市中的一員,兩座城市一直無可避免的被比較。 很多人也喜歡互相比較。 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連在經濟上的表現是在一定程度上超過青島的,但實質上超過的并不多。隨后青島也有不俗的發展,尤其是青島港屢屢創造奇跡,讓這座城市享負盛名。 后來進入到招商引資的階段,起初大連仍舊占有一定的優勢,可是后來終究被拉平。在加上民族產業的崛起,現在的青島經濟,無疑是強過大連的。 大連究竟輸在哪兒? 如果去看2010年之前的各類數據,其實大連和青島之間根本就不能算是有差距,有時候青島高,有時候大連高,相差的數據也不大。 可是在2010年后,兩者開始真正拉開的差距。 從狀態上來看,青島似乎找到了最適合發力的位置,然后就是蒸蒸日上。 反觀大連,缺少了發力點,渾身是勁生生用不出來。 至于大連為何如此,其實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兒,既有宏觀上的差異,亦有微觀上的影響,始于人,敗于人。 近些年來大連人才流失之嚴重,可以說得上是一記重錘,在加上產業轉型問題重重,想要重振想必不僅是時間問題,人才是關鍵。 也就說,大連如今在經濟上出現頹勢,主要原因便是在于人,既包括對于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人,也包括對于對于發展具有支持性的人。 大連能否挽回頹勢 說實話,包括很多大連人在內,對于城市現在發展的狀況和方向,都只能表示有這樣的希望,卻沒有這樣的信心。 這座城市開始變得令人失望,近些年令人失望的城市也不只是大連。 而青島的高速發展雖然令人驚喜,卻也伴生了一個高房價的問題。 筆者有一些青島的朋友,而他們正巧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對于他們來說,對于他們這樣家里有房子,甚至有幾套房子的人來說,房價高當然是好事兒。 可是當青島的房價高到打工者買不起,只能望而興嘆的時候,要不就降低房價,要不就承受一些人才為了更好的生活而選擇其他城市。 如果要是選擇定居的話,大連是更好的選擇 無論是青島,還是大連,兩者都會說自己的環境有多好。 僅從定居屬性來說,請問各位,你們是希望讓孩子參加山東的高考,還是遼寧的高考呢? 大連的繁華是一個假象,漂亮的街道、高樓大廈、美麗景觀,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都是水中花、鏡中月。沒有良好的實體經濟,人們就沒有較好的收入,只好遠走它鄉尋求更好的發展,這就是大連真實的情況。青島不一樣,海洋工業欣欣向榮,青島脾灑、海爾電器、海星電視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掠地侵城,而且走向國際,它是一座繁華的、 健康 的、欣欣向榮的城市。 作者:子非魚 中國有許多懷有瑜亮情結的雙子城,大連與青島就是其中一對。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港口城市,都是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都是計劃單列市。 新中國成立前后,東北地區一直都是中國的經濟領頭羊,大連的經濟地位位居全國前列。1993年之前大連的經濟實力都優于青島。 制圖:子非魚;數據來源于青島、大連統計年鑒;單位:億元 之后,青島反超大連,并將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那么為什么大連會被青島超越呢?主要是受東北整體經濟不景氣所累。改革開放后,東北經濟發展開始受困,在官本位思維的影響下,以及一些僵化體制、惰性思維綜合作用下,東北經濟開始衰弱。 制圖:子非魚;數據來源于中國港口集裝箱網 大連是東北地區四個主要城市之一,是受影響最大的城市之一。大連的經濟衰弱主要表現在GDP增速和港口吞吐量上。 上圖是1990年以來青島、大連倆港口的吞吐量數據。從上圖可以看到,2000之前大連的港口吞吐量都是高于青島的,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港口城市迎來發展最大機遇,港口吞吐量飛躍式發展,但期間受東北整體經濟影響,大連后勁不足,終于被青島超越。 大連的衰弱主要是因為其體制僵化、產業單一。而青島,依靠科研創新企業,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有海爾、海信、澳柯瑪,雙星等知名企業。 大連要重新超越青島,產業單一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先看看兩家近年GDP總量。 人口情況 通過房地產看看,常住人口需求 對擁有外貿港口城市,主要看腹地輻射情況,實際上兩家都不好 山東的大平衡模式,經濟上沒有高地,無法吸引高端人才,人才流失嚴重;交通上同樣沒有對外大交通,省內網狀交通沒有樞紐,物流集散分撥同樣沒高地,青島最終不能形成物流集散港口。 這是大區經濟環境和城市宏觀規劃差異所造成。 大連發展的走弱跟東北地區經濟環境整體發展遲滯有關,畢竟區域經濟和城市經濟是分不開的,有些省會城市所在區域經濟一般,但由于省會的地位卻可以傾全省之力打造一座城,可大連不是省會,省內所有資源不可能都優先給大連,而大連本身又沒有強鄰可以相輔相成,所以單兵作戰的發展境遇是有點尷尬的。此外就是城市整體的宏觀規劃,大連這些年來對于自身的城市定位本身比較低調, 旅游 業和軟件產業從過去的全國矚目到現在似乎變得默默無聞,其影響力和吸引力似乎都在下滑。雖然很多方面從數據來看還是在穩增長,但多元化發展速度以及經濟增速還是明顯弱于其他同級別城市,甚至于在最近的城市等級劃分當中被無錫擠出了新一線城市。 青島的崛起似乎就是從經濟反超大連開始的。青島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山東均衡的城市發展方式和清晰的經濟發展思路。青島周圍有煙臺、威海、濰坊這樣的經濟強市當鄰居,每天有20幾班次的城際鐵路對開,目前已經形成青煙威一小時都市圈,幾城之間經濟協同發展、 旅游 業協同發展,并且有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等方式促生城市群發展模式。青島是中國最早的品牌之都,但早期對海爾、海信、澳柯瑪、雙星、青啤這些企業倚重程度很高,現在雖不是品牌之都了,反而對這些企業的依賴性減輕了很多。轉而對于有實力的外企和國內新興行業龍頭的引進更加重視,對金融業的塑造也更加專注,當然收效也是比較明顯的,目前有超過100家世界500強外企在青落戶,有17家外資銀行入駐青島,青島的品牌和金融影響力逐年遞增。此外 旅游 業的開發也更有針對性,投資方向更明確,在 游客接待量和 旅游 收入雙雙反超大連之后, 旅游 收入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十。有了良好的發展模式和用人需求,青島這幾年一直著手于名牌高校引進以及人才引進,不僅先后引入了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85校區,現在也全面放開本科學歷落戶。這些都是讓人能夠看到長遠宏觀規劃的腳印,個人認為青島在一兩年后會再一次進入發展提速階段,進入新的快車道。 可以說大連起步比較早,發展也比較順暢,具體原因在這就不提了,大家都知道。既然說到兩個城市相比,當然兩個城市有很多相同點。第一,都是港口城市,都是本省經濟圈的重要出海口,掌管了本經濟區的領頭羊。第二,都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 旅游 城市。第三,兩個城市都是市區內多山,而且多 歷史 遺跡, 歷史 建筑。說完相同點該說出現差距的原因了。第一,作為本地區的經濟龍頭和港口,青島依托的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經濟動力十足,經濟增長全國領先。而大連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顯現出明顯的增長乏力,要知道東三省在全國GDP排名里連年降低,最近幾年甚至跌幅前幾名。從發展動力上來說差距會逐步加大。第二,看看我國大型港口城市,珠海,甚至,廈門,上海,青島,天津,大連。每個大型港口城市,背后都是大型的經濟圈,如果沒有經濟圈的依托以及活力的支持,港口吞吐的作用就會弱化,大連和青島的差距在這。同時大連和青島,天津太近也是受限制的一個原因。第三,兩個城市都有大量的 歷史 建筑,然而大連起步比較早,那時候文物保護的概念完全沒人在乎,于是大連幾乎完全鏟平了 歷史 建筑,雖然整個城市都年輕了,但是也失去了 歷史 的味道,在人文 歷史 情懷方面輸了一分。青島剛開始發展起步比較晚,正是因為這一點,在文物保護觀念被重視的時候,及時的挽救了一大批 歷史 建筑,目前青島很有特色,即有老城區的大量 歷史 建筑,又有充滿活力的現代城市氣息,加一分。第四,青島和大連都是市內多山,交通不便。大連的旅順區至今未完全整合,青島老城區交通很不順暢,大量的單行道及彎道,這一點上貌似與大連打平,而且青島還被膠州灣限制,甚至還比不上大連。然而隨著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的貫通,一下子盤活了青島西海岸,西海岸新區又被評為國家級新區,跟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屬于一個級別。目前青島很多城市功能都搬遷到了西海岸新區,給予了大量優惠政策,等于一下子把經濟總量飛躍一大步,又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和人才,建成了東方影都,向亞洲最大影視基地進發……而大連隨著經濟發展動力下降,及東北地區人才外流嚴重,這里外里差距就不是一星半點了。第五,青島和大連都想吸引大學進駐,然而青島的能力貌似更大一些,畢竟西海岸新區要錢有錢,要地有地,要人才有人才。長此以往,差距會越來越大。 我生活大連18年了,這個差距會約來越大,一個自身原因,二是國家定位不同,國務院批復大連人口控制在500萬內,青島到2022年人口要達到1200萬人,這足以看出將來發展方向和城市定位,一個是一般城市,一個是大都市 大連為什么變成相信每個大連人都知道 大連位于東北,和青島一樣都是最早開放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均為副省級的計劃單列市,東北亞最大港口。從建國到改革之初,兩城都是明星城市。大連在1993年之前,GDP是高于青島的,大連受東北整體經濟不景氣影響很大,所謂"投資不過山海關"即是緣于此。東北國企多,資源性企業多。一旦資源挖凈,經濟下滑就勢不可擋。大連在東北倚仗的資源輸出優勢也蕩然無存,大連港口貨物吞吐量也就低于青島了。東北的問題是老問題了,經過第一輪的破產整合和后來的關停并轉,東北的空氣質量大大地改善了,但GDP增速卻處于全國倒數。經過二輪"振興東北計劃",東北卻依舊煥發不出青春。東北國企的僵化和不思進取,使得大批東北人逃離,尤其可惜的是大量大學畢業生異地就業,大連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青島背靠山東這個中國第三經濟大省,這十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去年已經邁入"萬億俱樂部"的行列。東北的大連在暗自神傷,東北何時才能走出困局?